能源管理釋放儲能潛力,驅動能源管理新可能
全球正面臨多重用電壓力,根據台灣電力公司在解析電力產業未來發展時,指出「儲能系統的導入是提升電網穩定性的關鍵」。
 

根據 Global Market Insight 公布數據,全球儲能市場將從2024年的 USD 42.3 Billion 飆升至2030年的 USD 269.5 Billion,成長率高達 537%。進一步聚焦台灣,InfoLink 預估指出,2030年台灣儲能市場規模可望達 20GWh,經濟規模上看約 2,000億新台幣,意味著本地市場潛力巨大,同時也對企業布局與技術創新提出高度挑戰。




目前,儲能系統的應用可以分為兩大類(台電定義):
 
| 表前儲能(Front-of-the-Meter, FTM)|電網端穩定電力頻率
  • 大型儲能電廠,直接連接在輸配電網端,由電網公司或獨立電力生產商建置。
  • 主要功能為協助電網進行頻率調節,以維持電力系統的穩定。

探索 表前儲能案場實績 →

 

| 表後儲能(Behind-the-Meter, BTM)|用戶端調節用電
  • 指儲能裝置安裝在用戶電表後,例如工廠、商業大樓、社區或住家,用戶可自行或與能源服務商合作設置。
  • 主要功能為協助用戶進行能源管理,並利用智慧控制系統優化儲放電調控,以降低用電負荷與電費
 
了解 表後儲能應用 →

 
這意味著表後儲能之應用,將成為能源議題焦點,也是賦予企業與個人更大的用電自主權;現行其主要功能可概括為四大類,不僅解決日常用電需求,也開拓了具有潛力的經濟與營運效益。
 

1、削峰填谷(Peak Shaving and Load Shifting)

透過在低谷時段進行儲能,並於尖峰時段釋放電力,可協助用戶平衡自身用電負載,降低尖峰用電需求,進而提升整體電力調度效率。例如,工廠可透過儲能系統於離峰時段儲存電力,並於尖峰時段供應生產所需電力,減少對電網的即時依賴。此舉除可有效減緩尖峰負載壓力,亦對電網穩定性與能源效率帶來正面效益。


2、備援與不斷電(Backup / Reliability)

表後儲能系統在停電或電網波動時提供即時備援電力,確保關鍵設備持續運作。例如,資料中心(Data Center)在電力中斷時仍能維持伺服器運作,醫院的生命維持設備亦可在儲能系統支持下正常運行。該功能能夠避免財物損失、資料遺失或業務中斷的發生,降低停機與安全風險,保障服務品質不受影響,藉此增強企業的品牌信任度與客戶信心。

 
3、整合再生能源(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)

隨著淨零政策的加速推動,我國再生能源占比將逐年攀升。然而,再生能源中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存在間歇性問題,難以充分配合用電負載需求之變化。因此需要集成分散式儲能(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)資源,並與儲能系統搭配,以調節電力頻率,平衡供需並提升自用率,減少對電網的負荷。例如,住宅屋頂光電系統可將白天獲得的電力先儲存,再於早晚家庭用電高峰時供應;風力發電場的波動電力也可透過儲能平滑輸出。此功能促進再生能源消納,支持企業與社會的能源轉型目標。


4、參與輔助服務市場 (Ancillary Services)

自民國110年起,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成立吸引民間分散式電力資源投入電網。用戶端可透過需量反應參與即時備轉(Spinning Reserve)與補充備轉(Supplemental Reserve)容量交易,以回應電力公司需求,同時為用戶端創造額外收益機會。此類應用不僅帶來直接經濟效益,也支援電網負載管理與頻率穩定,進一步提升儲能資產的整體價值。



截至114年10月09日 台電電力交易平台 統計,民間合格交易者共 110 家,併網型儲能設備、自用發電設備及需量反應(Demand Response, DR)總容量已達 2,428.1 MW

儲能與分散式能源正快速成為電力系統核心,隨政策與市場成熟,未來參與度將持續攀升!
掌握多元能源策略布局,將成為企業搶占先機、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。

立即聯繫我們,探索最適合的專屬智慧儲能解決方案。

溫泯毅 Ray Wen
· 熙特爾新能源 | 技術中心副總經理
·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培訓講師

具備深厚的能源管理專業知識,專長於能源管理系統(EMS)的策略規劃與應用,主導微電網電力調控技術自研雲平台的研發與升級,專注於智慧調控技術的創新與實踐,致力於提升能源系統的效率與可靠性,推動可持續能源發展。